文/曾柏蒼諮商心理師
這幾天媒體可能持續播送相關事件
故本文旨在協助民眾辨識自身創傷反應
不會散布任何令人不安的圖像與連結
◎創傷比想像中普遍
一、時間(過去/現在)
單次或持續性的,過去可能對現在也有影響。例如被忽略、受暴、生病經驗、接受治療、失親等。
二、規模(個人/集體)
集體如天災、人為或者是社會事件。每個人在事件後的創傷反應也是個別化的。
◎創傷的特徵
一、性質:負向的、壓倒性地且無法逃脫的事件。
二、類型:過度激發(Hyperarousal)、解離(Dissociation)、混合型(Mixture)
三、傳遞
1. 世代之間傳遞
2. 當事人與助人工作者之間
3. 當事人與目擊者之間
4. 傳播者與視聽者之間
這幾天媒體重複播送畫面可能會讓你感到不安,如果意識到這些訊息開始讓自己焦慮、低落,例如肌肉緊繃、無法放鬆,請讓自己與這些新聞拉開一些距離。
例如接下來會有聖誕節和跨年,想到耶誕城的人潮,還有倒數之後的捷運站…
◎還能做些什麼?
一、自保技巧:關鍵評論(@thenewslens)整理了人潮擁擠時的自保方式。連結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kVrwCdsWu4/
二、專業諮詢:包含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。
在諮商與心理治療裡,意味著當事人的諮商歷程會碰觸某種程度的創傷。治療師要謹慎評估當事人準備度與承受力,共同決定諮商步調的快慢,而非越快越好。
◎小結
這是一個大型的社會集體創傷。意外無法預知,避免責備當事人。如果這幾天媒體的畫面和描述,讓不在現場的人也經歷了某種替代創傷,也可以找些適合自己的方式療傷,一起探索好好自我照顧的方法。
Comments